4月 12, 2010

我所理解的龍樹(上)

一般佛教文章落落長,又常引用一堆尋常人沒啥興趣的經文。這篇文章我盡量以平日語言來描述,大乘最猛論師──龍樹──的想法。

「龍樹菩薩」是初期大乘佛教的重要論師,對當時被出家人壟斷以及學術氣息過於濃厚的小乘部派佛教提出挑戰,設法回歸最初佛陀教化的本意,為佛教重新注入一股活力。因此時至今日,大乘佛教各宗各派,幾乎都奉龍樹與他所著的《中觀論頌》為其理論共通來源。當然各家對於龍樹的解讀相異其趣,所以互相打架的事情依然屢見不鮮。以下是我的理解。

龍樹的主張有二:

一、一切事物皆無「自性」;

二、絕對層次的真理,無法以言語或概念解釋。

我們先從「事物無自性」說起。「自性」是什麼?就是「自己成為自己存在的原因」,當一個事物能夠成為「自己存在的原因」時,它就能本來如此、一直如此、永遠如此地存在下去。在我們生活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耶和華」。上帝被稱為「第一因」,祂是「所有事物的起源」,沒有人造出上帝,上帝自己就成為自己存在的理由,因此,祂永恆常存。

而龍樹菩薩,就從邏輯上推敲,論破所有關於「自性存在」的主張。他認為,萬事萬物,都是要倚賴環境、因素的配合而起,又因為環境、因素的改變而消逝。每一件事,都是緣起,都是漂浮於生滅之上的幻象,其中並沒有可見的實體(也就是穩固的自性)可抓取,包括所謂的「佛法」。

這個理論,最明顯可驗證的例子就是,你的整個人生──其中無法找到一絲一毫永恆不變、不受其他事物影響的東西,沒有的事物最後可以生起,原先存在的最後也會消滅。就算是上帝,一旦「道成肉身」,也要受到世間物理法則的限制,而有生有滅,所有關於上帝永恆不變的論述,都必須從無法觀測、無法驗證的地方去想,而那種地方存不存在,你不知道,我不知道,耶穌說有,佛陀則不回答,因為與解脫無關(註:十四無記)。

這種法則如何應用在實際?佛陀教導的方法是,你好好觀察是哪些因素造成「苦」的生起,然後我們設法抽掉那些因素,苦自然就慢慢消滅了。正因為「苦」無自性,所以有「滅苦」的可能。

「緣起」說明了整個佛教的中心思想,所謂「苦集滅道」,就是「苦的事實」、「苦的生起」、「苦的消滅」、「滅苦的方法」,以醫學術語來說,就是「症狀」、「病原」、「預後」、「治療方法」,因此我們稱佛陀為「大醫王」,是治療眾生根本疾病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