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25, 2008

一個理解佛教的角度

  以前曾說,佛教就是「快樂哲學」,教導你如何離苦得樂;但現在,我可能會說,佛教的主題在於「超越」,而所謂快樂與平靜,不過只是隨之而來的副產品罷了。如果一心想著要求快樂,那反而容易什麼也得不到,甚至可以說,有很多不快樂,就是從「追求快樂」而來的。此中差別,不可掉以輕心。
  學佛首先要對事物產生正確的認知。在過程中,可能必須去理解一些原先難以接受的道理,去注視原先不願面對的真相。了解之前,你是身陷世界的猛獸,不斷衝撞、受傷卻完全不知所謂,並且用自己的誤解在傷口上灑鹽;了解之後,綁在你身上的荊棘依然還在,但心下雪亮,刀砍過來你依然會痛,但你懂得。從此在不斷受制的物質生活中,學習到用心靈超越這一切的方法。
  有了正知正見,把握了超越一般概念的真實,就能以一種超然的態度看待生活。理解運作法則,然後超越運作法則,到最後,連「超越」本身都要超越。
  結果是,其實並沒有超越什麼東西,也沒有什麼東西好去超越的。而在這個過程中,你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佛教要讓你從相對之中見到絕對,然後再告訴你,其實,並沒有什麼絕對,也沒有什麼「其實」。

7月 02, 2008

生命的意義

  我曾經想起一件事情而悲傷不已:「人生沒有意義啊,所有的東西最後都崩壞了。」那時我掛在嘴邊的兩句話:「痛苦會過去,沒有東西會留下」、「能笑就笑,明天會更糟」。觸目所及皆是一片蕭索不堪,正如〈舊約‧傳道書〉所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這在佛家稱為「斷滅見」,已經違反了中道以及因緣法的初衷。事實上,若這世界只是持續不斷地崩潰,那早就空無一物了,又如何維持這你我還能呼吸的世界呢?
  佛陀告訴迦旃延:「用心觀察這世間各種因素如何聚集成事物的,你就不會說這世界是虛空;用心觀察這世間各種因素如何消散而事物不復存在的,你就不會說這世界是永恆。」(雜阿含經‧二六二)
  一切的一切,都由是各種因素聚集起來的,一旦條件改變,元素散去,事物便要變化。而組成這世界的東西難道沒有一個最小的組成單位嗎?那就是最小而不可破壞永恆的東西,譬如說,原子?近代物理已經把基本粒子不斷切割,原子其實很早就已經發現也是可以繼續拆散的,而且,越到盡頭,物質與能量的分界越來越模糊,再加上「真空之中其實有不斷生成與消滅的粒子」這個發現,正應合了《維摩詰經》裡頭的一句話:「從不斷變動中生出所有的事物」。
  堅持要拆下去,你得不到什麼實體。所以現在請問,「我」是什麼東西?連原子(甚至質子、電子、中子)都被拆散了,永恆的「我」在哪裡?我找不到,有人看到的話麻煩告訴我。
  溫度到達燃點、可燃物、氧氣,一團火就這樣誕生了,有一天它會熄滅,請問,它的意義是什麼?
  有人說火能燒東西,所以它的意義就是燒東西;有人說火能夠當火種,產生其他火團,所以它的意義是製造更多的火;有人則認為,要發出最大光亮、最大熱度才是意義的實踐。
  一團火熄了,有人說因為它曾經製造其他的火,所以火的什麼東西延續下去了;有人說它會在另一個地方再度生起,那就是原本的火;有人說火滅掉之後,火的「實在本體」到了一個我們無法掌握的地方。
  意義隨人定義,問題是,那也只是人自己附加上去的概念。你要說它的生起有什麼意義也可以,要說它的消滅也可以,問題是,那也只是你說的。
  精卵結合、子宮孕育、適當環境,你出現了,有一天,你會崩解成組織、胺基酸、碳原子,你要告訴我你自己的意義嗎?有一天傷心了、開心了,又是誰在痛苦、誰在高興呢,你找得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