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25, 2008

一個理解佛教的角度

  以前曾說,佛教就是「快樂哲學」,教導你如何離苦得樂;但現在,我可能會說,佛教的主題在於「超越」,而所謂快樂與平靜,不過只是隨之而來的副產品罷了。如果一心想著要求快樂,那反而容易什麼也得不到,甚至可以說,有很多不快樂,就是從「追求快樂」而來的。此中差別,不可掉以輕心。
  學佛首先要對事物產生正確的認知。在過程中,可能必須去理解一些原先難以接受的道理,去注視原先不願面對的真相。了解之前,你是身陷世界的猛獸,不斷衝撞、受傷卻完全不知所謂,並且用自己的誤解在傷口上灑鹽;了解之後,綁在你身上的荊棘依然還在,但心下雪亮,刀砍過來你依然會痛,但你懂得。從此在不斷受制的物質生活中,學習到用心靈超越這一切的方法。
  有了正知正見,把握了超越一般概念的真實,就能以一種超然的態度看待生活。理解運作法則,然後超越運作法則,到最後,連「超越」本身都要超越。
  結果是,其實並沒有超越什麼東西,也沒有什麼東西好去超越的。而在這個過程中,你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佛教要讓你從相對之中見到絕對,然後再告訴你,其實,並沒有什麼絕對,也沒有什麼「其實」。

3 則留言:

  1.   也就是尋求「本我的自覺」吧!

                   小輝

    回覆刪除
  2.   提到「本我」這個詞有點危險,以一個強調「諸法無我」、「去除我執」的宗教來說。

    回覆刪除
  3. 確實是如此,但在追求超脫的同時,追求宗教的「我執」,卻是眾僧噴最難超脫的,我個人是認為「無我」或許跟塑造「本我」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就像世人總力求塑造理想自己般,就這樣的概念來看,達到「無我」所需的過程就是「消去本我」吧,所以才有禪宗裡追求頓悟的南宗ㄧ系,這樣的派系,他們認為僅有「頓悟」才可跳脫「消去本我」的過程。

     不過僅要定義稍不清晰,確實容易造成極大的混淆,我想上ㄧ則留言裡的話,確實需要更加的說明的。

    謝謝你的提醒 ^^

    小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