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到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寫的這篇「烤肉與致癌」。
食物的致癌物來源有三種:
一、天然存在的毒素(例如香辛料中的黃樟素)
二、外添的食品添加物(例如紅色2號著色劑及油溶性煤焦色素)
三、食品加工或烹調過程產生的有毒物質
而第三種烹調過程所產生的毒素,就是文章討論的重點。
食物的油脂滴到高溫的炭火上,會不完全燃燒或熱裂解,產生PAH(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是所有食物中可能含有的致癌物中最強的,吃進肚子可能導致胃癌,吸入可能導致肺癌,光只是接觸也有可能造成皮膚癌。
PAH通常在「烤」和「燻」這兩種烹調方式中產生。烤肉時應在烤肉架上鋪一層鋁箔以隔絕食物和炭火,還有避免食用炭火煙燻的食品,才能減少接觸到PAH的機會。
肉類的蛋白質和胺基酸在高溫或長時間的烹調下可能產生「雜環胺」,也是致癌物的一種。這種物質在「炸、燒烤」(高溫)和「滷、燉」(長時間)都有可能產生。
說到最後,可能「微波」和「蒸」是最安全也是最營養的烹調方式了。
9月 29, 2005
9月 28, 2005
向Dasein致敬──論雙修跨界(隱板板文)
知識值得投資
一門學問有沒有用處,只有死前的自己能夠回答,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用到。即使有物理電機雙修的人,也只能告訴你用到的「機率」有多大而無法完全確定,因為你不是他。
「書到用時方恨少」,說明了用現在的眼光去推測未來的用處,錯誤的機率極大。今天老師說到有許多醫生跟她詢問統計學的技術問題,正說明了憑一時之判斷妄言科目之實用是不智的。近來指考的出題方向,也體現了累積知識以待發酵的重要性。看閒書看得多的人,指考時反而往往能看穿題目的核心,將來人生路上何嘗不是如此?
更何況,有些知識的風景,只有在爬上山頂之後才能一覽無疑。與其在山腳下四處詢問,說不定直接啟程攻頂才能最快獲知正確答案。
同樣進行人生的投資,在體制內(原文書、老師)搏鬥,再怎麼樣,我也看不出來會比把心力放在體制外(社團、愛情)風險更高。
跨界知識的優勢
在知識的世界裡,不同的領域之間往往存在著「超額的利潤」。做個「知識的商人」,在電機領域販賣物理,因為這裡物理人才相對缺乏;到了物理領域則反過來賣弄電機的知識,因為形勢逆轉、攻守互換。如此便能左右逢源。
學習知識,剛接觸時,邊際效益最大。從0分到60分可能不費吹灰之力,但同樣的努力只能從60分進步到70分。越往100分靠近,越需要付出額外的代價。
打個比方,如果能夠把電機領域從80分進步到90分的力氣,拿來讓物理進步到70分,那就能得到額外的邊際效益。
跨界的心理障礙
如果跨領域有這些好處,為何進行的人不多?
因為人渴望評價、恐懼未知。
當你偏離了大眾的路線,自然會發生從眾的壓力。有人看到你偏離了正常道路,他們會恐慌見到了未知的事物,害怕被幹掉,於是批評和懷疑隨之而來,因為不貶低你不足以支撐那些狹窄知識的自尊,不懷疑你不足以鞏固那些脆弱自我的存在。
當走在無人的道路上,後方盡是一些絕非鼓勵的話語,恐懼滿溢、毫無評價。很多人忍受不了,只好就這樣回頭,回到大眾所走的「康莊大道」。
這就是所謂的「進入障礙」,所以超額利潤仍持續存在。為了得到,你必須克服人性的弱點。
毅力可能遠比意願重要
根據我去年在學重考的經驗,以及參考許多先賢先烈重考以及雙修的經驗,都指出:在進行特別困難的任務時,一開始的意願不重要,因為在途中都會被磨得一乾二淨。惟一能跟著你走完全程的,只有「鋼一般的意志」。所以沒興趣又何妨?一定會消失的東西就不用為它操煩了。
歸結一下,「勇於承受批評和未知的勇氣」和「翻過萬重山的毅力」,在跨界知識的探求上是極為必要的。
結論:人生是無數的交換
說了這麼多,只要一句「為什麼要過得如此辛苦?」,就可以讓上文全部變成廢話。重點是你要什麼,你肯用什麼來換。要說不犧牲就能得到是不可能的,如果認為社團、娛樂、愛情無一不可捨,那就要有在學問上降低要求的心理準備。
老話一句,無論怎麼選,只要做好心理建設,都是好選項。就讓理智好好的為感情服務吧!(關於選擇的問題,可以參考拙作「向Dasein致敬──論選擇」)
一門學問有沒有用處,只有死前的自己能夠回答,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用到。即使有物理電機雙修的人,也只能告訴你用到的「機率」有多大而無法完全確定,因為你不是他。
「書到用時方恨少」,說明了用現在的眼光去推測未來的用處,錯誤的機率極大。今天老師說到有許多醫生跟她詢問統計學的技術問題,正說明了憑一時之判斷妄言科目之實用是不智的。近來指考的出題方向,也體現了累積知識以待發酵的重要性。看閒書看得多的人,指考時反而往往能看穿題目的核心,將來人生路上何嘗不是如此?
更何況,有些知識的風景,只有在爬上山頂之後才能一覽無疑。與其在山腳下四處詢問,說不定直接啟程攻頂才能最快獲知正確答案。
同樣進行人生的投資,在體制內(原文書、老師)搏鬥,再怎麼樣,我也看不出來會比把心力放在體制外(社團、愛情)風險更高。
跨界知識的優勢
在知識的世界裡,不同的領域之間往往存在著「超額的利潤」。做個「知識的商人」,在電機領域販賣物理,因為這裡物理人才相對缺乏;到了物理領域則反過來賣弄電機的知識,因為形勢逆轉、攻守互換。如此便能左右逢源。
學習知識,剛接觸時,邊際效益最大。從0分到60分可能不費吹灰之力,但同樣的努力只能從60分進步到70分。越往100分靠近,越需要付出額外的代價。
打個比方,如果能夠把電機領域從80分進步到90分的力氣,拿來讓物理進步到70分,那就能得到額外的邊際效益。
跨界的心理障礙
如果跨領域有這些好處,為何進行的人不多?
因為人渴望評價、恐懼未知。
當你偏離了大眾的路線,自然會發生從眾的壓力。有人看到你偏離了正常道路,他們會恐慌見到了未知的事物,害怕被幹掉,於是批評和懷疑隨之而來,因為不貶低你不足以支撐那些狹窄知識的自尊,不懷疑你不足以鞏固那些脆弱自我的存在。
當走在無人的道路上,後方盡是一些絕非鼓勵的話語,恐懼滿溢、毫無評價。很多人忍受不了,只好就這樣回頭,回到大眾所走的「康莊大道」。
這就是所謂的「進入障礙」,所以超額利潤仍持續存在。為了得到,你必須克服人性的弱點。
毅力可能遠比意願重要
根據我去年在學重考的經驗,以及參考許多先賢先烈重考以及雙修的經驗,都指出:在進行特別困難的任務時,一開始的意願不重要,因為在途中都會被磨得一乾二淨。惟一能跟著你走完全程的,只有「鋼一般的意志」。所以沒興趣又何妨?一定會消失的東西就不用為它操煩了。
歸結一下,「勇於承受批評和未知的勇氣」和「翻過萬重山的毅力」,在跨界知識的探求上是極為必要的。
結論:人生是無數的交換
說了這麼多,只要一句「為什麼要過得如此辛苦?」,就可以讓上文全部變成廢話。重點是你要什麼,你肯用什麼來換。要說不犧牲就能得到是不可能的,如果認為社團、娛樂、愛情無一不可捨,那就要有在學問上降低要求的心理準備。
老話一句,無論怎麼選,只要做好心理建設,都是好選項。就讓理智好好的為感情服務吧!(關於選擇的問題,可以參考拙作「向Dasein致敬──論選擇」)
9月 17, 2005
回到原點
2004年6月,提早推甄上大學的我,坐在信義區新光三越的戶外休息區椅子上,雙腿已行至麻木,像一隻累癱的癩蛤蟆,張嘴對著灰茫的天空。在台中只有寥寥數棟的大樓,在信義區就像量產一樣,一圈繞著一圈,數十棟就這樣放射出去,遮蔽了天空。可怕的城市,我不禁如此想著,如果從未來過,要如何想像這超大量大樓以及購物商場組成的城中之城?心中暗自升起一股敬畏之意,還有某種一定要回來探索更多未知的決心。
或許在學重考的計畫最早就是追溯到這個陰天的下午,雖然我當時壓根都沒想到接下來的發展。
2004年11月,我已經進入高醫就讀,生活大致已上軌道,坐在宿舍的電腦前,螢幕上映入眼簾的正是台大婦產科醫師謝豐舟所寫「給醫學生的十封信」其中的第二封「一個醫生需要多少倫理道德?」,將醫生和摩托車店老闆作類比的妙喻,讓我拍案叫絕,馬上就把這篇連同另一封「重視細節,常保平安」一起轉載到了自己的班板上。後來謝教授信越寫越多,最後索性把名字改成「給醫學生的信」,累積到二十封時就出版成了一本小書,發給醫學系的學生,同時在網路上流傳的,卻只有一開始的十二封,身為外校生的我,無法看到第十三封以後的內容,只能徒呼負負。
當時在學重考的計畫早已因為暑假時某位女同學的無心之言而正式啟動,看不到文章的悲痛,加強了我運作計畫的決心。
在大學校園中準備大學入學考試是一件孤獨的事情,一台CD隨身聽和兩副耳機,伴我從2004年一路走到2005年。聽著各種音樂,有巴哈也有周杰倫,換來換去,五月的時候,突然拿到了一片宇多田光的專輯「DEEP RIVER」,聽著同名歌曲開始播放,開頭的撥絃聲,錚錚鏦鏦,心弦隨之震動,直到女聲流瀉而出,眼前的景象當場扭曲融化,這首歌並沒有包含太多我的記憶,但輕柔的歌聲卻撫慰了我千瘡百孔的醜惡心靈,讓我持續抓著那海上最後一根木屑。
自此以後,事情開始逆轉。
2005年9月,站在公館站的3號出口的我,準備要辦理入宿手續。天空射下狂熾的艷陽,向右一看,一排過去的椰子樹,走到底,就是台灣大學的大門口,也就是2002年時台大電機營看到的同一個校門。
隔天,完成新生體檢程序,中午行過羅斯福路,到「易牙居」餐廳吃了一頓午餐,也就是2004年6月時逛完信義區後吃的同一家餐廳。
一個禮拜後,我已搬入宿舍,在台大總圖書館讀了一陣書,中午時走入活動中心,餐廳門口迎面襲來的是周杰倫的「暗號」,2002年台大電機營時,這首歌正是他的主打歌曲之一,一路吃飯,在「分裂」的歌聲中失聲啞笑:
坐著我的摩托車 載你緩緩的離開
考不上的好學校 可以不微笑就走
把手慢慢交給我 放下心中的困惑
雨點從兩旁劃過 割開兩種精神的我
經過老伯的家 籃框變得好高
爬過的那棵樹 又何時變得渺小
這樣也好 開始沒人注意到(你)我
等雨聲變強之前 我們將會分化軟弱
趁時間沒發覺 讓我帶著你離開
沒有了證明 沒有了空虛
基於兩種立場我會罩著你
趁時間沒發覺 讓我帶著你離開
這不是頑固 這不是逃避
沒人綁著你走才快樂
前天是醫學系的官方迎新活動,走道邊桌上一個不起眼的紙箱,裡面堆疊的書本卻讓我大吃一驚,正是「給醫學生的二十封信」,也就是之前所謂集結了二十封信的那本作品集,當下見獵心喜,立刻使出第三隻手,將之收入懷中,心中的激動度已經超越了前幾天站在李遠哲辦公室前遐想的程度。
一路兜圈,從中部到南部再到北部,從公立小學到私立中學大學再到國立大學,我並沒有缺乏什麼,卻在這一個個循環的圓圈中,生命變得更加完整。
或許在學重考的計畫最早就是追溯到這個陰天的下午,雖然我當時壓根都沒想到接下來的發展。
2004年11月,我已經進入高醫就讀,生活大致已上軌道,坐在宿舍的電腦前,螢幕上映入眼簾的正是台大婦產科醫師謝豐舟所寫「給醫學生的十封信」其中的第二封「一個醫生需要多少倫理道德?」,將醫生和摩托車店老闆作類比的妙喻,讓我拍案叫絕,馬上就把這篇連同另一封「重視細節,常保平安」一起轉載到了自己的班板上。後來謝教授信越寫越多,最後索性把名字改成「給醫學生的信」,累積到二十封時就出版成了一本小書,發給醫學系的學生,同時在網路上流傳的,卻只有一開始的十二封,身為外校生的我,無法看到第十三封以後的內容,只能徒呼負負。
當時在學重考的計畫早已因為暑假時某位女同學的無心之言而正式啟動,看不到文章的悲痛,加強了我運作計畫的決心。
在大學校園中準備大學入學考試是一件孤獨的事情,一台CD隨身聽和兩副耳機,伴我從2004年一路走到2005年。聽著各種音樂,有巴哈也有周杰倫,換來換去,五月的時候,突然拿到了一片宇多田光的專輯「DEEP RIVER」,聽著同名歌曲開始播放,開頭的撥絃聲,錚錚鏦鏦,心弦隨之震動,直到女聲流瀉而出,眼前的景象當場扭曲融化,這首歌並沒有包含太多我的記憶,但輕柔的歌聲卻撫慰了我千瘡百孔的醜惡心靈,讓我持續抓著那海上最後一根木屑。
自此以後,事情開始逆轉。
2005年9月,站在公館站的3號出口的我,準備要辦理入宿手續。天空射下狂熾的艷陽,向右一看,一排過去的椰子樹,走到底,就是台灣大學的大門口,也就是2002年時台大電機營看到的同一個校門。
隔天,完成新生體檢程序,中午行過羅斯福路,到「易牙居」餐廳吃了一頓午餐,也就是2004年6月時逛完信義區後吃的同一家餐廳。
一個禮拜後,我已搬入宿舍,在台大總圖書館讀了一陣書,中午時走入活動中心,餐廳門口迎面襲來的是周杰倫的「暗號」,2002年台大電機營時,這首歌正是他的主打歌曲之一,一路吃飯,在「分裂」的歌聲中失聲啞笑:
坐著我的摩托車 載你緩緩的離開
考不上的好學校 可以不微笑就走
把手慢慢交給我 放下心中的困惑
雨點從兩旁劃過 割開兩種精神的我
經過老伯的家 籃框變得好高
爬過的那棵樹 又何時變得渺小
這樣也好 開始沒人注意到(你)我
等雨聲變強之前 我們將會分化軟弱
趁時間沒發覺 讓我帶著你離開
沒有了證明 沒有了空虛
基於兩種立場我會罩著你
趁時間沒發覺 讓我帶著你離開
這不是頑固 這不是逃避
沒人綁著你走才快樂
前天是醫學系的官方迎新活動,走道邊桌上一個不起眼的紙箱,裡面堆疊的書本卻讓我大吃一驚,正是「給醫學生的二十封信」,也就是之前所謂集結了二十封信的那本作品集,當下見獵心喜,立刻使出第三隻手,將之收入懷中,心中的激動度已經超越了前幾天站在李遠哲辦公室前遐想的程度。
一路兜圈,從中部到南部再到北部,從公立小學到私立中學大學再到國立大學,我並沒有缺乏什麼,卻在這一個個循環的圓圈中,生命變得更加完整。
9月 13, 2005
改變轉載文章的方式
昨天看了蔡志浩寫的文章「轉載與表達」,他認為國人瘋狂轉載文章的習慣,是造成表達能力低落的因素之一,因為單純的剪下貼上只是瞬間的事,但轉載者卻不需要做出思考的動作,久而久之,自己創造一篇文章的能力就消失了。
蔡志浩這個人,是高醫的心理系老師,如果我今年還繼續在那裡就讀的話,將會是他普通心理學課程的學生,可惜今年因為意外到了別的學校,不過他的言論和思想我向來是非常敬重的。
現在想想,轉載文章本身不但在法律上可能產生問題,對於個人的創造力也是一種扼殺。但精華文章豈是說要寫一篇就能寫出來的?所以可以改用另一種方法,就是「文摘」。先對文章進行「資料分析」,再把大意用自己的話寫出來,讀者看到你寫的摘要,再決定要不要看原來的文章。另外,可以挑戰用精簡到什麼程度的文字就可以敘述同樣的內容,在縮寫的過程中,一定要完全掌握文章內容才能進行,所以更能訓練思考力。
所以,從此轉錄文章的方式,我將改為一般blog使用的這種「連結+文摘+感想」的模式。(本文就算是第一篇了)
蔡志浩這個人,是高醫的心理系老師,如果我今年還繼續在那裡就讀的話,將會是他普通心理學課程的學生,可惜今年因為意外到了別的學校,不過他的言論和思想我向來是非常敬重的。
現在想想,轉載文章本身不但在法律上可能產生問題,對於個人的創造力也是一種扼殺。但精華文章豈是說要寫一篇就能寫出來的?所以可以改用另一種方法,就是「文摘」。先對文章進行「資料分析」,再把大意用自己的話寫出來,讀者看到你寫的摘要,再決定要不要看原來的文章。另外,可以挑戰用精簡到什麼程度的文字就可以敘述同樣的內容,在縮寫的過程中,一定要完全掌握文章內容才能進行,所以更能訓練思考力。
所以,從此轉錄文章的方式,我將改為一般blog使用的這種「連結+文摘+感想」的模式。(本文就算是第一篇了)
9月 08, 2005
阿羅漢的極意?
今天凌晨,網路遊戲「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雷麟伺服器上的「部落方」和「聯盟方」再度爆發戰爭,一向秉持「低等級也要看熱鬧」的理念,我義不容辭的從「黑海岸」行軍到「梣谷」參戰,中途被埋伏的敵軍殺掛趴在路上兩次,卻還是千辛萬苦抵達了交戰地。
雖然還是超低等級,但比起上一次的懵懂無知,這次打起來就比較有章法了,體會到一般打怪練功和真實殺人的需求不同,特地把快捷列的技能重新排過,行動方面,以不躁進、安全穩健為原則,遠距離則飛刀連射狙擊,如果對方有藝高人膽大的盜賊繞到隊伍背後偷襲,或是硬衝衝破防守線的戰士,就用「潛行→放血→背刺→破甲→貼著對方邊打邊背刺」的連續技應付,前四招大約兩秒內就可以放完,命中的話,就可以在對方身上留下持續傷害的效果,即使後來掛掉也不要緊。
上一次戰爭,莫名奇妙殺掉一隻牛頭人,得到一個「榮譽點數」,後來又在野外用背刺多補一刀,和另一位獵人一起解決了另一隻牛頭人,再得到一點「榮譽點數」。今天早上的戰場,有點誇張,我得到了150點。
排除掉精英任務、地下城任務、洞穴任務,即使是像我這種懶惰的單練鬼,也到了快學到「武器塗毒技能」的等級,「黑鐵礦工」和「盜賊劇情」的連環任務剛開始,夜精靈一向秉持的「保育動物屠殺政策」,我也毫不留情地執行著。騎鷹角獸、騎獅鷲獸、坐船、搭地精地鐵,暢遊各地,據高等級的玩家說,我還沒接觸到遊戲劇情的核心部份,這個遊戲或許真的不會讓人厭倦吧?
今天的戰爭一路持續到了四點的維修時間,又是一個晚睡的深夜(早睡的清晨)。
中午起床,打開電腦,擺動滑鼠,「開始→所有程式→魔獸世界」,接著對項目按下左鍵。
「移除魔獸世界」。
雖然還是超低等級,但比起上一次的懵懂無知,這次打起來就比較有章法了,體會到一般打怪練功和真實殺人的需求不同,特地把快捷列的技能重新排過,行動方面,以不躁進、安全穩健為原則,遠距離則飛刀連射狙擊,如果對方有藝高人膽大的盜賊繞到隊伍背後偷襲,或是硬衝衝破防守線的戰士,就用「潛行→放血→背刺→破甲→貼著對方邊打邊背刺」的連續技應付,前四招大約兩秒內就可以放完,命中的話,就可以在對方身上留下持續傷害的效果,即使後來掛掉也不要緊。
上一次戰爭,莫名奇妙殺掉一隻牛頭人,得到一個「榮譽點數」,後來又在野外用背刺多補一刀,和另一位獵人一起解決了另一隻牛頭人,再得到一點「榮譽點數」。今天早上的戰場,有點誇張,我得到了150點。
排除掉精英任務、地下城任務、洞穴任務,即使是像我這種懶惰的單練鬼,也到了快學到「武器塗毒技能」的等級,「黑鐵礦工」和「盜賊劇情」的連環任務剛開始,夜精靈一向秉持的「保育動物屠殺政策」,我也毫不留情地執行著。騎鷹角獸、騎獅鷲獸、坐船、搭地精地鐵,暢遊各地,據高等級的玩家說,我還沒接觸到遊戲劇情的核心部份,這個遊戲或許真的不會讓人厭倦吧?
今天的戰爭一路持續到了四點的維修時間,又是一個晚睡的深夜(早睡的清晨)。
中午起床,打開電腦,擺動滑鼠,「開始→所有程式→魔獸世界」,接著對項目按下左鍵。
「移除魔獸世界」。
9月 02, 2005
電影「萬惡城市」(Sin City)觀後感
或許,理想的正義並不存在於世界上,所謂的正義,常常都是溼溼、黏黏、髒髒還帶點血腥味的。正義這個詞,隱含著把某種價值觀定義為「正」,同時會讓其他不同的立場被歸入「邪」的範疇。所以所謂的「伸張正義」,本身就是一個具有侵略性的行動,要「破邪」,就沒有和平的道路可走。正義不是皆大歡喜,在實現的過程中,有人會歡笑,有人會哭泣,有人生存下來,有人會死去。
正義有時會遲來,或其實根本就不會來臨,它只是某些人持續追求的一個永遠達不到的目標。
這是一個充滿罪惡的城市,一個人不可能置身事外,想平靜生活,罪惡會自動找上門沾黏到你身上。一股股強大的勢力,割據了整個社會,就像一座座不停轉動的巨輪,要是阻礙其運行,只有被毀滅成為輪下冤魂。在輪下苟延殘喘的一般人,如果不是順應這這個規則,就必須接受殘酷現實環境賦予的制裁。事實就像燒紅的炙鐵,令人不敢碰觸,一旦接觸了事實、了解之後,就再也無法忘記那劇烈的痛苦。
罪惡城市中每個生存下來的人,都充分地認知到了事實的可怕,所以都絕望了,在心口留下無法抹去的傷痕。但是,正因為知道奇蹟不可能發生,所以才懂得「奇蹟是靠著自己雙手打造出來的」,因為瞭解了環境的險惡,所以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不再驚訝、不再恐懼。奇蹟,就從中綻現了。
劇情緊湊,環環相扣,張力十足,觀眾難以逆料下一步的發展。當電影中三段故事合流,演出最後結局時,先覺得瞠目結舌,之後又有一股拍手叫好的衝動,這是在醜惡的現實中所生出的奇幻寫實童話。
推薦這部電影。
訂閱:
文章 (Atom)